首 页 协会概况 政策法规 会员专区 展会信息 统计专区 贸易预警 人才交流 联系我们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详细  
 
践行“双碳”战略,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2/9/16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22年9月2-4日,定位为高端智库论坛的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成功召开。与会嘉宾就双碳战略下的汽车产业变革进行了深度研讨,在汽车产业绿色发展方面,形成了多个具有建设意义的观点和可操作性强的发展建议。
01我国双碳战略的政策举措及趋势
  2021年5月,中央层面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指导和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按照统一部署,正加快建立“1+N”政策体系。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发布。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是管总管长远的,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意见》将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N”则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能源保障、碳汇能力、财政金融价格政策、标准计量体系、督察考核等保障方案。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重点提出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斌指出,2021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汽中心开展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研究工作,与此同时,中汽中心作为央企,积极履行央企责任,也启动了重大专项课题“面向碳中和的汽车产业路线图”的研究工作。
02低碳技术路线及产品变革路径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汽车整车企业来说是一次重大考验,如何进行相关的战略布局成为企业能否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针对整车企业的发展特点,2022泰达汽车论坛提出以下技术路线方向。首先,刘斌提出,纯电动汽车是最重要的低碳技术路线。汽车碳排放最大环节在使用阶段,经测算全国一年汽车碳排放总量在9亿吨左右。纯电动汽车在使用阶段视为零碳排放。另外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看,一辆纯电动乘车行驶15年,与内燃机汽车相比,减碳40%。毫无疑问,纯电动汽车是最重要的低碳技术路线。其次,混合动力技术是低碳发展的重要路线之一。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虽然减碳效益没有纯电动汽车好,但是与内燃机汽车相比仍然有23%和30%的减碳效果。为此,面向碳达峰,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也是重要的技术路线,具有较好的减碳效果。最后,面向未来,零碳燃料内燃机也是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专家指出,内燃机是否排碳,取决于它的燃料。零碳燃料是指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用清洁的电力制备生产为燃料供汽车使用,通过燃烧释放出来,实际上并没有人为增加碳排放,也可以称之为零碳动力。选取一辆轻型货车,无论是生物乙醇还是传统的汽柴油,它的使用环节碳排放相差无几。从车辆周期来看,两者的差异主要在燃料周期,生物乙醇在燃料的生产环节有一定的负碳效应,导致生物乙醇车辆相比汽油车减碳效果更大,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比汽油车有40%的减碳效果。随着未来技术发展,可能有更低碳的燃料甚至零碳燃料,会在生产环节产生更大的负碳效应,导致它在车上使用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可以和纯电动汽车媲美。
03双碳战略下的汽车产业变革趋势
  当前汽车产业正受技术迭代、市场需求多元化的多方面影响。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决定了我国推进碳中和的需求与欧美相比更加迫切,减排任务艰巨程度也是史无前例的。经过泰达汽车论坛专家总结,目前中国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达成国家碳排放总量达峰的目标。一是需要持续挖掘绿色低碳制造技术的应用,中国一汽工程与生产物流部总装工艺部总监董玮表示,应以技术为驱动,降低制造环节的碳排放,打造高效、智能、透明、低碳的制造体系,为企业乃至行业提供先进技术,形成行之有效、可复制的先进经验。二是电动化将在低碳行动中贡献关键力量。英飞凌汽车电子事业部技术市场高级总监王丽雯表示,能源、工业、出行领域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分别占全球的30%、30%、19%,而出行与能源和工业密不可分,汽车所用的钢材、铝材等都来自于工业,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高低压电池均来自于能源行业,电动化即低碳化相关的解决方案和自动驾驶在提供更经济、更有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的同时,对碳中和起到关键作用。三是能源选择应该多样化来降低风险。刘斌表示,中国作为大国,应该选择能源多元化,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选择不同的能源类型来分散风险。能源多元化,需要多元化的汽车产品相适应。未来哪种技术占市场份额大头,取决于谁的低碳效应更大,谁的成本更低,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04汽车企业应对双碳的建议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汽车整车企业来说必将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如何进行相关的战略布局成为企业能否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针对整车企业的发展特点,提出以下四点战略建议。
  第一,推动全生命周期减碳。加强与材料、能源、交通、信息、基建等跨界产业的共研共创,制定“降碳减排-零碳达峰-减碳中和”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以汽车产品“设计、供应、制造、使用、服务、回收利用”等的全生命周期、全维度、系统化碳减排为目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政府等主体协同攻关,围绕产品极致减排、绿色材料循环利用、制造碳达峰、碳中和先行、使用及服务过程极致减排等关键环节,助力汽车产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第二,系统科学布局低碳产品。在产品端进一步强化传统内燃动力极致减排、电动汽车超低碳排放、燃料电池汽车高效零排放的布局,突破低碳节能关键技术。在生产端设置单车制造能耗的硬约束指标,倒逼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紧紧围绕技术改造、低碳节能、安全环保和高质量发展的中心点,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不断通过新技术应用、设备的改造和优化、现场的综合治理,推进绿色生产制造。
  第三,发展绿色供应链。与核心供应商密切合作,共同研究推广应用绿色材料、生产、节能等技术,积极打造包括绿色供应链在内的绿色生态系统。践行绿色循环再利用,推动汽车拆解和回收利用全流程的绿色化,推动零部件再制造、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等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四,创新商业模式。高级别自动驾驶带来优化出行方案,其在规模化部署后将会显著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提高交通的运输效率,减轻碳排放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蓬勃发展,汽车产业已全面进入软件定义时代,也使汽车的生态和商业模式颠覆性变化:新材料、智能制造、清洁能源、储能、回收等绿色生态和智慧交通、新基建、共享出行等智能互联生态将加快构建。随着汽车产业被重新定义,全生态、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与协作能力成为竞争关键。


  后台管理 意见和建议
  Copyright 2010 版权所有:陕西省汽车工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9814号-1